德国联邦议会以364票赞成、315票反对的结果将默克尔送上了她的第四个总理任期。 在历经选后半年的组阁波折后,63岁的默克尔于3月14日被确定为新一届德国总理。她和内阁部长们稍后将宣誓就职。至此,德国联邦共和国历史上最长的政府组建时期结束。 3月12日,德国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党在柏林签署联盟协议,默克尔只要赢得709张议会票中的355张就能胜出。由于执政联盟拥有399个联邦议院议席,默克尔开启第四个总理任期没有悬念。 在经历去年9月联邦议院选举以来的政治纷乱后,德国似乎正在重新回到人们熟悉的政治轨道。但面对已然变化的国内政坛格局、欧洲形势和对美关系,默克尔在新任期内也将遭遇新的课题和挑战。 掌控国内政局在默克尔前三个任期内,联盟党和社民党曾经两度组成大联合政府。新一届大联合政府虽然仍由联盟党与社民党组成,但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以往的稳定和团结。 从整个德国政治格局来看,虽然联盟党、社民党在选举中分别保住联邦议院第一、第二大党地位,但由于得票率大幅下跌,在全部709个议席中共占399个。而民粹政党德国选择党成为联邦议院第三大党,拥有92个席位,成为让执政联盟头疼的“搅局者”。 从大联盟政府内部来说,联盟党和社民党之间罅隙加深。去年联邦议院选举后,表现不佳的社民党一度明确表示不参与组阁,因为党内一些人士认为,与联盟党组建大联合政府会让社民党被边缘化并丧失特色,失去传统选民信任。社民党最终改变立场,决定参与组阁,但在日前党内投票中,仍有约34%的党员投了反对票。 虽然联盟党和社民党达成一份长达177页的联合组阁协议,确定德国今后四年的内政外交走向,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各方可能存在不同解读。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认为,社民党希望突出自己党派形象,为此将在大联合政府中优先推行本党的政策主张,这可能损害大联盟政府的团结。 推进欧盟改革联盟党和社民党在组阁协议中,把欧洲事务放在优先地位,具体政策包括与法国密切合作以加强和改革欧元区、将“欧洲稳定机制”发展为“欧洲货币基金”、准备增加欧盟预算、推动在欧洲的投资等。在德国新一届政府中,外交部长和财政部长两个重要职务都由社民党人担任,而社民党在欧盟建设方面一直持积极态度。 外界普遍预期,默克尔在第四个任期内,有望与法国总统马克龙联手,共同推动欧盟改革,给欧洲一体化建设带来难得的机遇。但默克尔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面临很多现实挑战。 首先在德国国内,如何应对以德国选择党为代表的疑欧或反欧势力,以及争取多数选民的支持。有德国选民以为,德国政府要拿纳税人的钱去救助其他欧洲国家。 其次是如何协调与法国的立场。当前,德法两国在欧盟改革问题上存在具体分歧,比如法国主张设立独立的欧元区预算、立法机构和财政部长,而德国不看好这一脱离欧盟框架的想法。 再次是在欧盟或欧元区范围内,如何与其他国家统一行动。郑春荣说,在“欧洲稳定机制”改革等问题上,南欧和北欧之间立场不同,而波兰等东欧国家对深化欧洲一体化并不积极。此外,日前意大利选举结果表明,民粹主义风潮在欧洲远未消退,这也给欧盟改革增添变数。 应付美国“变脸”默克尔第四个任期首场考验,就是如何避免可能爆发的美德或美欧贸易战。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宣布对外国产钢铁和铝材征收关税并威胁对德国汽车制造商征税,这招致德国各界强烈反对。 根据媒体报道,去年,美国是德国商品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德国对美出口额超过1110亿欧元。相比之下,德国仅从美国进口500亿欧元商品。有分析师认为,德国当前最大的贸易风险来自美国。 默克尔12日表示希望通过谈判解决当前与美国的贸易争端。事实上,早在去年3月默克尔赴美与特朗普首次会谈时,贸易问题已经成为德美之间公开的矛盾。美方声称,对德贸易逆差是美国必须处理的难题。由于双方分歧一时难以解决,首场“默特会”最终不欢而散。 而贸易只是特朗普上台之后,德美关系面临的诸多挑战之一。双方在气候变化、伊朗核协议等问题上的立场也越来越相悖。而德国在欧洲防务、经贸合作等问题上,对美国又有着现实需要和依赖。面对特朗普的“变脸”,不愿公开“翻脸”的默克尔如何应对,将直接影响今后德美关系走向。 (综合自新华社、海外网、路透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