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总规发布:对接雄安新区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联系 郭少丹 陈茂利 首都北京如何构建新型交通体系,妥善解决“大城市病”?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交通辐射带动作用?如何与有“千年大计”之称的雄安新区实现无缝对接?这些问题,在9月29日正式公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总规》)中有了明确答案。 《总规》提出,北京市要着力治理“大城市病”问题,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坚持公共交通优先战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交通需求管理,鼓励绿色出行,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促进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 《总规》强调,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同时全方位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联系。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总规》还提出打造一小时交通圈,到2020年轨道交通里程达到1000公里左右,到2035年不低于2500公里。大幅增加城际铁路和区域快线(含市郊铁路)里程。 对此,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运输研究中心主任程世东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建设,一是充分体现了公交优先的理念,同时也是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方面提出的打造“轨道上京津冀”的战略目标。 程世东表示,“轨道上的京津冀”包括四个层次,以高铁为代表的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和中心城区的地铁,后两者都是北京规划建设的重点。对于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以及京津冀城市群,都需要轨道交通的支撑,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北京分院院长段进宇也告诉记者,大幅增加城际铁路和市郊铁路里程,对于北京疏解非首都职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都有重大的设施保障和系统加速作用,轨道上的京津冀一体化,势必会慢慢扩展到其他方面的融合共进。 除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外,《总规》提出,从源头调控小客车出行比例和强度,到2020年降幅力争达10%~15%,到2035年降幅不小于30%。 对于《总规》提出的具体措施,程世东表示,这些工作推进实施起来应该没有太大难度,目前都有很好的基础,但还需要做很多具体细致的工作,也就是说,难度不大,工作量会很大。 观点 张国华:北京需优先构建基于城市群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 目前来看,北京城际交通网络建设还滞后于城市群发展需求,城际交通尤其是市郊铁路发展严重滞后。例如,北京号称市郊铁路的仅有1条S2线,日均客运量不足万人。 因此,北京在新一轮规划建设中要优先构建基于城市群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全力提升主要城市群国际航运体系中“空、海双港”的竞争力,同时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抓住产业全球重新布局的机遇,促进生产要素国内外高效、有序流动;通过建设适度超前的城际综合交通体系来引导城市群发展,发挥中心城市对城市群的带动引导作用,促进区域的合作与分工,加快大中小城市“同城化”。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交通规划院院长,本报实习记者陈茂利采访整理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