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存废之争 今年2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撰文指出,除税收等政策以外,建议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可为企业直接降低12%的成本。 他认为,住房公积金制度是1990年代初从新加坡学来的,现在我国房地产早已市场化,商业银行已成为提供房贷的主体,住房公积金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 黄奇帆还表示,以下三个措施可以确保取消公积金让老百姓完全不会吃亏: 第一,公积金变年金,公民已缴存公积金的收益只增不减; 第二,已经发生的公积金贷款可以按照一定利率优惠政策转化为商业贷款; 第三,取消公积金不是意味着职工就得不到企业缴存的6%,而是个人有了更大的资金使用的灵活性。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同样赞成取消住房公积金。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也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董明珠表示,赞同黄奇帆的观点,取消公积金,“我们(格力)都(给员工)盖房了,还要给公积金干嘛。”她还表示,企业给员工买的公积金,员工走了之后就拿走了,企业买的就没有了,应该减轻企业的负担。 但北京大学金融学刘俏和张峥两位教授发表署名文章《我们为什么反对“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政策建议?》予以反驳。 文章称,“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一个不恰当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糟糕的政策建议,不仅不能在‘非常时期’真正给企业减负,而且会破坏正常的市场规则和秩序,给经济生活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负面冲击。”文章认为“公积金是作为住房工资强制发到职工账户里,是免税工资,是职工福利的重要体现形式。无论从企业还是职工的角度,住房公积金都是职工劳动报酬的一部分”。 观点一 加重民企负担,缴存收益率又低 已到非改不可的地步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商学院院长徐玖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着加重民企负担、抑制社会消费以及制度功效衰减等三大问题。 他强调,住房公积金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建立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核心是实现“强制”向“自愿”的制度转换。 徐玖平表示,住房公积金作为企业成本的构成要素之一,对建制企业来讲肯定会加重企业经济负担。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由于客观上难以承受,不得不选择逃避强制缴存法定义务,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同时也面临因欠缴住房公积金产生的职工投诉,大量民企在是否缴存的生存压力与违法风险间陷入两难。 除此之外,公积金缴存收益率较低这一问题,也遭到多位专家诟病。 2018年数据显示,全国5.8万亿元的公积金缴存余额年利率只有大约1.5%,难以跑赢通胀,实际上会造成公积金的贬值。 徐玖平认为,由于完全依赖互助性缴存提供流动性支持,制度设计从一开始就规定了强制性、互助性和专用性等要求,导致每年数以千亿计的住房公积金余额相对于缴存人事实上被“冻结”,也被隔离在社会消费之外。 徐玖平还表示,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于计划体制时代,能够充分享受制度福利的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及国有资源供养并提供单位配缴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职工,公积金是他们工资增长机制的一部分。而当前,由于住房问题大多已逐步得到解决,住房公积金实际上已经蜕变为与住房无关的刚性福利。而真正拥有巨大住房消费需求的新市民,则很多都未能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合理的住房刚需受到抑制。这是对社会资源的严重错配和闲置浪费。 徐玖平认为,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建立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核心是实现“强制”向“自愿”的制度转换。 徐玖平进一步解释说,应当通过创新住房公积金融资方式、构建金融化融资机制,让绝大多数缴存人的个人公积金账户资金可以成为可支配收入并被投入到社会消费之中,这对当前应对疫情及经济下行压力,拉动社会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认为,应尽快制定过渡期政策,并在过渡期内实行“强制”与“自愿”的“双轨运行”:一方面在暂时保留机关事业单位强制缴存的同时,取消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强制缴存的规定;另一方面抓紧建立并试点基于新市民政策性住房金融支持的住房公积金自愿缴存政策体系。 “双轨运行”核心是取消民营企业公积金缴存的强制性,企业直接按可承受的人力成本向职工发放工资,让职工工资回归市场定价,而有贷款需要的参与自愿缴存,并由中央财政提供一定的补贴,以弥补“低存”损失,激励长期存储,最后实现低息贷款。 据《每日经济新闻》 观点二 为解决职工住房难发挥了作用 其历史使命并未完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主张保留并改革公积金制度的提案受到较大关注。他认为,住房公积金制度目前还有存在的价值,应继续保留,它的历史使命并未完结。 “支持取消公积金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有的影响力也比较大,但我的看法跟他们不一样,我想我有必要发声。我作为一个学者,我有这种社会责任在里面。”郑秉文表示。 在郑秉文的公积金改革提案受到广泛关注后,他22日连夜把提案扩充到一篇9000字的文章《我主张保全住房公积金的理由及其四个改革选项》,进一步详细阐述了他对于公积金制度效果的看法、存在问题和4个从易到难的改革方案。 郑秉文提出“关于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提案”。他分析历史相关数据称,从效率和公平两个角度看,公积金制度效果并不很差,为住房制度转型和解决职工住房难问题发挥了作用。他举数字说明,建立公积金制度以来,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335万笔,其中双职工占三分之一,即约有5500万人受益,在1.44亿实际缴存者中,38%的人成为住房贷款人,这个受益比例是比较高的;2018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253万笔,发放金额1.02万亿元,平均每笔40万元,在三线城市交首付后就基本上解决了职工购房问题;公积金贷款利率低,五年期以上3.25%,比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基准利率低1.65-2个百分点,仅2018年发放的贷款,就节约职工利息2020亿元,按平均10年贷款期算,每笔贷款节约利息支出8万元。 在郑秉文看来,公积金存在的问题可能很多,但最大问题是两个:一是投资手段单一,收益率太低,损失巨大;二是统筹层次太低,降低了资金效率。从投资收益率来说,他举例,2018年增值收益率仅为1.56%,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职工缴存款利息太低,仅按1.5%计息。如按市场化投资收益率来算,利息损失巨大。 由于统筹层次较低,贷款率高的地区(比如天津99.5%)和低的地区(比如青海78%)之间不能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结余资金。从全社会角度看,资金管理层次太低和地区割据降低了结余资金的“互助”效率。 基于住房公积金存在的弊端,如何改革的话题就提上了日程。郑秉文提出的4个改革方案,几乎代表了学界提出的改革方向。一是提高统筹层次,加强地区间互融互通,提高收益率;二是整体改制为国家住房公积金管理公司,成为独立法人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美国“两房和吉利美”的思路);三是改组为国家住房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思路);四是与企业年金合并(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思路)。在他看来,就目前中国国情来说,这4个改革方案,是由易到难的。 据《华夏时报》《第一财经》 网友声音 ■自愿的话有几个公司愿意交公积金呢?就算能把公积金这部分钱以工资形式发给员工,带来的个税怎么算? ■我觉得如果能直接打到工资里也不错,很多开发商不支持公积金买房。 ■对于我一个工薪阶层而言,也就是公积金能觉得是实实在在的福利了,等于变相存了一笔钱,买房贷款还款的利率都低,可千万得保留啊。 ■作为背负房贷的90后,公积金是我们还房贷的最后依赖,如果没有公积金那我们就要还不起房贷。我相信很多人跟我情况一样! ■建议降低体制内公积金比例,促进社会公平,但公积金作为普遍就业者的福利不可取消,没有公积金,那就恢复过去的分房制度吧。 ■公积金一定要啊,我交一半公司交一半,不交,公司也不会把钱给我,也不会给我加到工资里去,为啥我不要呢?再说,买房贷款利率也低啊。取消公积金,还不如房价控制下啊! ■建议住房公积金可以自由提取自由使用。 ■公积金是每个企业员工的福利,不能取消,除非恢复福利分房。 ■国企央企与私企的区别就是公积金了。可是有又等同没有,房价太高买不起,建议公积金随用随取,并且把单位缴存比例调高到20%,个人不用缴纳。 ■不应该取消,还应该提高,像我们四线小城市,最近房价升为一万一平,单位每个月报700,自己700,合起来一个月才1400公积金,可以买多少平房子? ■我们单位就只有五险,超级羡慕有公积金的。 ■我们这儿公积金贷款限额太少,根本就不够,还不给组合贷,最终还是用的商业贷款,公积金有也根本没用上,交了还不如不交。 综合
|